品牌秀
文章推荐
掌门人
首页 > 品牌秀 > 品牌秀
方回春堂
发布时间:2015-03-09    点击:
    方回春堂拥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体布局为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国医馆是浙江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有诊室二十余间,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老的诊室,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汇集着中医各专病专科,7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回春妙手坐诊于此,竭诚为大众服务。
    每年冬季举办的“方回春堂中医膏方节”和“方回春堂参茸节 ”享誉杭城,免费赠阅的《祝您健康》养生手册、天天赠饮的保健茶更是赢得百姓的称赞。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建筑,这个古老而至今仍极具活力的中医药堂,就是今天的方回春堂。方回春堂所做的一切实实在在、地地道道不仅享誉杭城,美名远扬,而且处处都透出中医药文化的精深博大,弘扬中华医药独到而精湛的医术与养生之道!发扬传统,福泽当代,方回春堂在新时代续写着她美丽的篇章众多老百姓的肯定和赞扬。任老先生为国医馆杏林会馆名誉馆长;诚邀近代杭城“四大名医”叶熙春、史沛堂、魏妇孺皆知,有不少故事传诵。
    到了21世纪,方回春堂拥有2500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布局也是传统的明清江南特色。细分为国医馆、国药馆以及参药号。国医馆是省市的医疗定点机构,拥有诊室20多间,上百年历史的家具烘托出中医药的神秘。而络绎不绝的人流更显示了其作为百年老字号的魅力,但是方回春堂的成就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排队挂号名医坐诊,擦亮招牌
2001年7月,当方回春堂国药馆馆长毛海耞一行接手方回春堂时,这只是一个破破烂烂的老字号药店。10月杭州方回春堂借清河坊历史街区重修之际,集资近千万元人民币,整缮原址店屋,重新开业。一个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如何给再生的方回春堂定义,由于当时许多资金开始涌入医药零售行业,按照常规思路,用方回春堂这个老字号在原址上重新建起一家药店,但是如果单做零售药店,似乎局限了这个有名医历史的老字号的发展。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寻医问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人,似乎每个人都对中医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经过一番讨论,毛海耞一行决定把方回春堂细分为国医馆和国药馆

方回春堂
 
     方回春堂虽然有着百年老字号的招牌,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医生,毛海耞说决定用真诚去感动名医。请医生时,刚开始都是无功而返,但是并不因此而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拜访。后来不少名医都被方回春堂的真诚和执着打动,答应为其坐诊。据悉曾有一位名医,方回春堂请了三年,前后不下十几次。为了保证参药号所售卖的药材正宗地道,方回春堂专门从湖州请来了70多岁高龄的杨其康老中药师,他13岁就开始在中药参茸柜当学徒,和参茸打了60来年的交道,练就了一双识参茸的火眼金睛,他主要负责把参茸的进货关。杨其康老中药师对参茸的把关极为严格,除了看其是否有省、市的质量保证书以外,还要杜绝有伤疤和锈疤的参茸进店。药材进店后,并不能直接上柜,而是要经过检验。这一关,方回春堂又请来了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负责药材质量的检验,凡有不符合规定的,一律退还并且不准上柜。
    地道好药,齐、全、精
    “许可赚钱,不可卖假”是方回春堂的祖训,方回春堂对药材质量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为此,方回春堂专门请了一批有经验的师傅专门管理药材的加工和制作。据悉,在其仓库中还储存着一些冷僻药材,这些药材有的或许一年才用一次,有一些甚至一年到头可能都没用到,当这些药材过期了,就只能通通扔掉。要做好中药老字号这个招牌,必须使得国药馆的药材齐、全、精。自开馆以来,方回春堂的师傅都会到药材原产地采集最道地的药材,并到处去收集一些冷僻药材,虽然这样做很费人力和物力,但只要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他们就无怨无悔。因为药材地道,方回春堂的生意蒸蒸日上,于2003年新开了一家参药号。
    重视员工,尊重顾客
    方回春堂一共有200多名员工(包括坐诊医生)。但是员工的流动很少,平均每年因主动辞职或者被辞退的员工只有2~3名。在人才流动频繁的医药零售行业,这种现象可以说少之又少。“方回春堂对员工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求员工对待顾客要如同对待朋友一般,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般。方回春堂的不少医生都说,他们在这里备受尊重。
此外,方回春堂经常对员工灌输责任意识,毛海耞常用“货买错了可以退货,但是药吃错了就没办法吐出来”来告诫员工对待顾客要细心、有责任感。毛海耞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去大医院看病,挂个专家号往往要等上大半天,有时专家不在还会扑个空。而在方回春堂,消费者就不必有这种忧虑,因为方回春堂的名医多,节省了消费者的排队时间。此外,方回春堂把医生的坐诊时间表都放到了网上,万一坐诊医生没办法出诊,方回春堂也会及时在网上发布停诊通知,避免消费者无功而返。
     薪火接力,由我做起
     产品方回春堂的几个老师傅在吴山药王庙里正式收下了5个徒弟,让师徒传承的形式重现于圈内。毛海耞告诉记者,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因为当药工是一项苦、累、脏的活,不少年轻人都吃不了这种苦,不少老药工的绝技都面临失传。
    徐锡山是方回春堂中药材质量总监,是浙江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师。他认为现在学中医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少,但是往往理论多而实践少,而中医是一门需要经验积累和不断体会的学科。他早就就有收徒的意向,希望把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传给下一代。
    另外一位带徒弟的陈学群是方回春堂的头柜(中药店里第一个接待顾客的人,主要负责接方、问病卖药的任务),她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带徒弟的重要性。她说,以前包药没有塑料袋,药都是一包包用纸包好后用红绳系住,无论3包、7包、10包都能绑得紧紧的,解开时也不用剪刀,只需要轻轻一拉就开了,而这种“绝活”到现在几乎面临失传,“如果再不传下去,以后可能就绝迹了。”
    师傅寻徒弟,徒弟拜师傅都是一种缘分,但是不少徒弟往往因为吃不了苦而半途而废。尽管如此,方回春堂的3名老师傅徐锡山、陈学群、俞柏堂却本着想让中药继续发扬光大的理念不辞劳苦地收徒。有人也担心徒弟学会了技术后,跳槽到其他地方去。对此,毛海耞却认为,只要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就值得了。
    

上一篇:鸿光浪花

下一篇:百年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