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
文章推荐
掌门人
首页 > 讲故事 > 讲故事
第一代掌门人----寿达清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个头后梳着一条乌亮大辫子的浙江诸暨壮汉,只身乘船来到杭州,在荐桥直街(今清泰街)佑圣观巷口开了一家叫“景阳观”的酱菜店,这个壮汉就是寿达清。
    寿达清十三岁在诸暨湄池镇上一家酿造厂当学徒。三年满师后,学得一手腌制酱菜、豆制品的好手艺。旧社会的规矩,满师后仍要给厂做三年,叫做“谢师”。二十岁那年受聘留在这家酿造厂当腌制作场“老大”(把做师傅即技师)。到了二十六岁的“创业之年”,他凭借有了点积蓄,辞职离开了那家厂,只身渡江(浦阳江和钱塘江)来到杭州开设景阳观酱菜店,他所腌制的酱菜、腐乳,尤其是“双插瓜”,由在北京的浙江籍官员带到京里,除了自食外,还馈赠给在朝同僚、亲王,进而传进了宫内。因双插瓜的脆嫩又咸中略带点甜味,口感鲜美,上到“老佛爷”(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下到诸宫后妃,都定为每天早晨必备的佐菜,故又叫“贡品”。 景阳观的酱菜“走红”北京城,据传还与王文韶有一段渊源。王文韶,杭州人,在朝任要职。因杭州人历来有早餐吃“泡饭”的习惯,王文韶也不例外。故此他经常要从杭州捎去一些酱菜、腐乳之类的佐菜。景阳观的双插瓜也被例为常捎之物。王文韶为官圆滑,又好广交皇室族人和诸同僚,在馈送杭州土产中,双插瓜是少不了的,这就是景阳观的双插瓜摇身一变成为皇家御定的“贡瓜”的由来,其牵线人便是王文韶。从此,杭州人沾皇帝老儿的光,在家也能经常吃“贡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市民人心不稳,一些有钱人家和大店纷纷外迁,市面冷落。同年12月下旬,侵华日军占领杭州,实施烧杀抢劫,住家、商店被掠一空,民房烧毁惨重。景阳观店铺虽未烧毁,但商品被抢,损失不小,生意一蹶不振。寿达清遂将店面盘于他人,回诸暨老家另谋出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景阳观一度好转,后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又一次陷入困境。直至解放后,景阳观如“枯木逢春”,再度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