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秀
文章推荐
掌门人
首页 > 品牌秀 > 品牌秀
奎元馆
发布时间:2015-04-27    点击:
奎元馆      
    奎元馆面店(简称奎元馆)1867年(清同治六年)创办于杭州,创办人系安徽籍人士,姓名无可考证。该店虽几易其主,但其经营面条的业务始终未变,且以历史长、规模大、特色鲜明而饮誉国内外。
有一句口头禅:“到杭州不吃奎元馆的面,等于没有游过杭州。” 清同治六年(1867年),有一安徽人在现址开了家微州面馆,没甚名气。一天,一个外地穷秀才来杭城赶考,进店要了一碗清汤面,老板怜其寒酸,特意在面底放了三只囫囵蛋,恭祝能“连中三元”之意。过后,老板也忘了此事。某日,一位衣饰华丽的年轻人走进店堂,落痤后只要碗清汤面,老板下在疑惑,官人接着说:“底下放三只囫囵蛋”老板闻声大悟,连连作辑庆贺:“相公果然高中了”忙治酒款待并请赐墨宝留恋。秀才沉思片刻,题赠“魁元馆”三字招牌,从此生意日见兴隆。以后有一任老板嫌“魁”字有鬼旁才改为“奎”字,一直延用至今。到了民国初年,由于宁波人李山林经营面馆,开始由徽式改为宁式面馆,经营以鲜咸合一,软滑鲜嫩、原味见长为特点的宁式大面。该店虽几易其主,但其经营面条的业务始终未变,且以历史长、规模大、特色鲜明而饮誉国内外。
奎元馆面条花色品种有150多种。我先要了一碗阳春面,看它的味道做得怎么样。面上来时,汤是用肉骨头熬出来的,面条嚼起来似有筋不是烂糊糊的,加上点点碧绿的葱花,喷香鲜爽,吃得痛快舒坦。我曾在东北、西北和北京吃过各类档次的面条,都没有这么一碗经济实惠的阳春面给我留下那么美好的印象。
    为何起名奎元馆?原来创业之初只是一家小店,那一年省城大比试,各府考生云集杭州,有位秀才来吃一碗光面,店主可怜他贫穷,在他面里放进三个油煎蛋,意思是祝他连中三元。哪知秀才果然高中进士。为报三蛋之情,进士专程来这小店拜谢,并应店主之请给起名为“奎元馆”。小店声名自此不胫而走,每逢大比之年,这儿车水马龙,考生必到店里来吃上一碗面点。社会名流也纷纷成了奎元馆的座上客。
说起“奎元馆”的名称,还有一个故事呢!
    当年面店创业伊始,正值省城乡试,各府考生云集杭州。一贫寒秀才,进得店来,只要了一碗清汤面。店主怜其贫穷,同情之心油然而起,便特意在面里加放了三个荷包蛋,除了帮助他增加些营养之外,还有预祝他连中三元的意思。不料,秀才后来果然高中进士。为报当年老板雪中送炭的情谊,进士专程前来拜谢,并答应店主之请,起名为“奎元馆”。自此名气不胫而走、蜚声在外。每当考试,这里就车水马龙,士子如云。考生必到店里来吃上一碗面条,祝福自己从此能脱颍而出、青云直上。
    奎元馆最早的经营者是徽州人,到了民国初年,改由宁波人打理,遂成为杭州一家宁式面馆。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奎元馆已是很有名气,甚至有,“到杭州未去奎元馆,枉然西湖之行”这一说。 当年的社会名流,只要游玩西湖,就必然作客奎元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偕同李济深(也是国民政府要员,以后做过“民革”主委)来杭州,到奎元馆吃黄鱼面,席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蔡将军当场挥毫疾书“东南独创”,对奎元馆的面条赞不绝口。
    如今的奎元馆,面条生意依然红火,查大侠金庸只要到杭州,一定会在这里设宴招待亲朋好友。 奎元馆的面条自有其特色。它选用优质面粉,专人制作,面条落水,烧而不煳,韧而滑口,吃起来要有筋斗的感觉, 奎元馆面条配料更是十分讲究。 一碗大众化的“片儿川”,就是奎元馆的招牌面之一,相传是从苏东坡“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中得到启发,开创出来的。片儿川以新鲜腿肉、是鲜竹笋、绿嫩雪菜作原料,经烹制后,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大快朵颐。
    百余年来,奎元馆接待了蔡廷锴、蒋经国、李济深、陈叔通、梅兰芳、竺可桢、盖叫天、周璇、金庸等名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国民党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同李济深到奎元馆,留墨“东南独创”四字。
    从1930年开始,杭城商业中心逐渐向鼓楼南面转移,清河坊至官巷口一带日趋繁华。老板陈秀桃研制了以“汤浓味鲜,面光汤干”为特色的“扣汤面”。面条
盛具上也有特点,沃面、阳春面用粗瓷大碗,中档料儿面用红花细碗,高级料儿面用金边瓷碗,面点和盛具相得益彰,也适合不同消费对象。
    1942年,第六代传人陈桂芳,他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动等因素不断创新。开春时节,步鱼(塘鳢鱼)量大,供应时令步鱼面;仲夏,麦头河虾(即麦结穗时的河虾)和黄鱼上市,制作应时虾黄鱼面;立秋过后,河蟹上市,供应蟹粉和蟹黄鱼面;隆冬之际,需要增加热量,供应小羊肉面和羊蹄大面。同时增加了各式料儿面“过桥”,即将烹制的浇头分别装盆,连同面食一起配套上桌。因一只面点按不同内容分装两盆,随食客的需要,分别取食,似从桥的一端过渡到另一端,故谓“过桥”。
 

上一篇:颐香斋

下一篇:李宝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