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的中段,屹立着一座具有徽派风格的建筑,临街一面高大的白墙上,“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大字格外显眼。这就是杭州人再熟悉不过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侧身闹市之中,求医问药者众多,访古探旧者亦不少,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胡庆余堂是胡雪岩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事业鼎盛之时的自筹药店,已经历143年的浮沉,撑起了中国中药的半壁江山。其店名“胡庆余堂”出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既合胡雪岩开药店之初衷,又与药号的营业特色相称。
自创立以来,胡庆余堂经历了公私合营、国有企业改制、被青春宝收购又收购青春宝等一系列风雨,如今正以“新潮”的面貌亲近百姓生活。
作为“大掌柜”,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俊,见证了胡庆余堂在传承与创新中的碰撞,将诚信与气节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把事情做好,还要把这个红利积累下来,传给后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深深地、细细地,去钻、去挖。”
气节的传承
胡庆余堂以悬挂牌匾著称,几乎堂堂有匾,柱柱有联。众多的匾额都是面向顾客的,而唯独胡雪岩在光绪四年(1878年)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面朝店内,藏而不露,是专让自家员工看的,被奉为店训。
“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该匾上的述文,始终被刘俊视为胡雪岩经营药业的“政治”交代。
在刘俊看来,胡庆余堂能够屹立140余年而不倒,靠的正是诚信,“戒欺”的理念贯穿于胡庆余堂生产、经营和服务全过程,成为胡庆余堂的一块“金字招牌”,彰显传承的力量。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而反映在生产上则是“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力求药材道地,要求员工敬业,制药精细。
有一个例子被传为佳话。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杭城,在胡庆余堂国药号门前,数百人排起了长队抢购“非典”预防药,随着需求量的猛长,中药材供应价节节攀升,胡庆余堂非典预防药配方中有金银花、鱼腥草、板兰根、连翘等十味中药材,零售价是5元多,当时就金银花一味来说,原价每公斤20元的已涨到280元,成本就要4.2元,平均每贴亏1元多。为了杭州人民的健康,胡庆余堂上下众志成城,每日每夜奔波在全省各地,保质保量地采购药材,在整个“非典”期间,胡庆余堂的预防药不但没有一天短货,没有一次提价,还带头向抗非典第一线的各界人员赠送药物,为了这次抗非典,胡庆余堂总共亏损了50万元。
“非典”当年,胡庆余堂还和浙江慈善总会共同创办了浙江省慈善总会门诊部,专门设立爱心诊室,为杭州市低保特困人群服务,每年组织胡庆余堂名医馆中医专家举办义诊,并送医送药到边远农村和贫困山区,积极参与省慈善总会的慈善年夜会活动,为困难群众捐资捐物。五年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胡庆余堂“浙江慈善奖”。
“当时老厂长(冯根生)和我们说,国家有难的时候,不能赚这个钱。我们撑着,不要涨价,就维持原价卖。”话题谈到非典,刘俊回忆起老董事长冯根生,对于恩师的情感溢于言表,刘俊唯有用实际行动加以传承。
“胡庆余堂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经常在说的诚信和戒欺,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要把这个红利积累下 来,传给后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深深地、细细地,去钻、去挖。”
“修成规矩,乃得方圆”,1996年接管胡庆余堂至今,“戒欺”之训刘俊深耕了26年,他带领企业架构起从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成药生产、商业零售、医疗科研以至文化产业等为主业的中药产业链。这些年里,胡庆余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国药号被先后评为省市金牌老字号企业,刘俊也被同行推选担省市老字号企业协会会长。2016年,国药号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胡庆余堂成为全国老字号企业中的表率。
刘俊形容自己“比较保守”。在他与胡庆余堂的故事中,没有激进的跃升,没有狂浪的自我,企业发展在循序渐进中抵达最高点。他说,“企业做大和做久,我肯定选后者。”他因此留下过“遗憾”,却也为创新赢得了最佳时机。
但保守并不意味着守旧。
刘俊明白,传统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与时代接上榫头,对接现代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当前市场上的消费者所接受,焕发新的生命力。“许多老字号如今只是表面风光,它们无法承受新时代浪潮的冲击,无法平衡文化传承与经营创新之间的矛盾。”创新的思维与保守的性格在刘俊身体里不断博弈,最终让老字号萌发出新芽。
拥抱互联网如今并不新鲜。而早在2010年,胡庆余堂就已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先后进驻了天猫、京东、微店等的电商平台。2016年,胡庆余堂还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创立海外公司,做跨境电商。在全网铺开7年之后,公司线上年销售额已近亿元,成为国药走近年轻人的新入口。仅在2017年的双11中,天猫旗舰店的销量就超过700万。
“在网上卖什么?必须要适合年轻人口味。”刘俊说,餐间点心类的快消食品,是最受欢迎的,适当的改良非常重要。“我们在电商平台上线过传统雪梨膏,其膏体的颜色较黑,外包装也比较传统,并不是很好看,上线后销量平平。后来,我们针对网上销售的雪梨膏的包装、口味进行改良。没想到新产品的价格相对更高,却依旧卖得比原来更好。”
另外,2016年,杭州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卖咖啡的消息,也让很多人出乎意料。刘俊说,这些口味新颖的中草药咖啡,由胡庆余堂的中药制剂研究所研发,不少是百年传承的中药配方。这个创意来源于研究所的几个年轻人,虽然刘俊本人从来不喝咖啡,他却没有打击他们的热情,反倒给予他们充足的经费预算,鼓励他们大胆去做。事实证明,时尚的中草药咖啡一经推出,就在朋友圈内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
创新还延伸到胡庆余堂“堂簿”中的各类药方。“堂簿”中收集了胡庆余堂多年积累的治疗广谱疾病的药方,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胡庆余堂成立时,上海、杭州等地名医献的方子。而刘俊则组建了团队对其中美白的方子进行了筛选,经改良后,制作成创新产品“美白膏”。
“这款美白膏投入市场两年,一年的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据了解,“堂簿”中不少外用的方子,加入现代工艺后,也被制成面膜、脚膜等新产品投入市场销售。
在这些年尝试摸索中,胡庆余堂积累了不少经验,刘俊口中的“遗憾”也迎来恰逢其时的发展机会。“我们一直在浙江省,觉得胡庆余堂是一个区域性企业,所以要把浙江市场做得更好一些,实际上这个想法过于保守。胡庆余堂这个品牌,胡雪岩作为创始人,带给公司的声誉,应该做成一个全国性的公司,向周边做更多辐射。”
在扩张疆土的背后,资本无疑是巨大推动力。上市的计划公司已经酝酿了两年,刘俊的纠结源于“保守”的本质。“快速扩张,短期可能会显现出张力,能不能持续发展,就变成一个未知数。但要走资本市场的方向已经定了,正在进行之中。”刘俊的案头放着厚厚的上市筹备材料,“你看,要解决的问题就有这么多,上市不是容易的事。”
老字号的匠心
杭州清河坊大井巷95号,胡庆余堂国药号的所在地。
这里是国务院授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古建筑群内原生态地创建的中药专业博物馆,正式开馆以来,胡庆余堂国药号接待的中外游人数以百万计。
2003年,胡庆余堂斥巨资对博物馆进行改陈布展,恢复古建筑原生态,获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多次被评为“浙江省最佳民办博物馆”,是浙江省取得国家二级博物馆资质的民办博物馆,列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
2005年,胡庆余堂组织专业班子开始全面系统整理总结胡庆余堂中药文化遗产,并正式向文化部提出申报,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庆余堂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双国宝单位。
2010年,胡庆余堂特种邮票全国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第一次为企业发行邮票,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留下了美名。
一直以来,胡庆余堂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讲述着百年老店的故事,让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商业传奇渊源流传,历久弥新。
“大家都在说企业文化,要老老实实做生意,要突破、要创新,但是能不能真正把这些思想深入到企业经营里面呢?”这是刘俊时常思考的问题。
他常常被问到老字号如何传承,是不是标榜了匠心就能前途似锦?刘俊有着自己的见解。“一般来说,老字号掌柜者必须坚守匠心,踏踏实实践行老底子的东西,但现代企业还要有创新观念,否则企业就会停滞不前,被时代淘汰。”
刘俊也坦言,每一次创新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担心脚下走出的每一步是否会砸掉胡庆余堂这块牌子。在他看来,老字号背负的社会责任是不可忽视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杭州河坊街上有一间叫‘潘永泰’的弹棉花作坊,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是杭城最后一间弹棉花作坊。棉花店的第三代掌门人、省级非遗技艺潘文彪老人去世了,但这门古老的手艺应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受到保护,继续留存下来。”他用这样一家老字号棉花作坊的故事,来表达自身对老字号现状的忧思。
“短时间的能量爆发不如细水长流的持续发展,能够把企业经营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是所有企业应该追求的梦想。”终究,刘俊的骨子里,是一位行稳致远的“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