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青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遗项目王星记扇传承人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星记已经有144年的历史,是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百年传承,王星记守住了哪些技艺与精神?
王星记扇是首批国家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在百年的传承中,守住技艺特色,延续工匠精神,应该是每一个王星记扇艺人的使命。
如今的很多制扇企业选择批量生产,但在我看来,这种复制品千篇一律,美了样子却丢了灵魂。真正美的扇子是活的,她能凝聚扇艺人精雕细琢、持之以恒的汗水,能讲述一个时代、一座城市、一段情缘。
百年以来,王星记扇艺人深谙“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祖训之道。一直以来坚持纯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扇子采用竹、木、骨、纸、丝等原生态原料,精心取材后分别加工制作扇骨和扇面而成扇;并采用泥金、泥银、镶嵌、剪贴、拉烫、雕刻、绘画、书法等各种技艺,经过精心琢磨,由此成为融书、画、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
王星记是如何结合当代审美和需求,进行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的?
老字号要保持长生不老,要焕发青春,就要不断地创新,要有灵敏的嗅觉,适应市场需求,与时代旋律互动。只有这样老字号才能找到发力点,既有看点更有买点。
扇子纳凉的功能既然已经淡去,那就在扇文化上做文章,赋予扇子新的生命。近年来,王星记做了很多创新尝试。通过筛选年轻人喜欢的主题内容,提取元素,从材、艺、型上技艺创新,星座、生肖、动漫、影视、婚庆、健身等元素的扇艺产品,彰显潮流艺术的设计制作水平同时,突出个性,力求好玩奇趣。
杭州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给王星记带来了“刷新面孔”的发展机遇。我们主动承接杭州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开发,从西湖蓝拥抱钱塘绿的G20杭州峰会礼品设计,到“新鲜出炉”的2022杭州亚运会主题红檀细拉烫雕扇,每一次“私人订制”的设计都赋予扇子全新的生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称赞。
自2000年我接手王星记,我们坚持一条腿“守老”,一条腿“出新”,两条腿走路的王星记在2001年便打破了连续十多年亏损的局面,去年王星记资产已经达到三千多万。接下去,我们还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上。
当百年工艺遇上互联网,王星记如何运用互联网,将品牌文化、传统工艺传递出去,让老字号变得更亲民、更触手可及?
这几年,王星记积极拥抱互联网,运用和建设公司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和新媒体进行品牌文化宣传,扩大影响力。去年,我们尝试过几次直播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去年一家网络媒体播放《扇艺匠心---王星记掌门人专访》,吸引315万人的观看。通过当今火热的抖音播出阿里洋小二的王星记扇艺体验,也有15万人点赞。
同时,王星记还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先后登陆了多家电商平台,互联网销售额每年以30%以上的比例增长,已经占公司全年销售总额的25%。
2018年,搭乘“天猫出海”计划的澳洲之行,王星记的白纸扇、绢扇在海外时尚潮店试水,受到很多人喜欢。搭乘互联网,从商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文化出海,王星记信心满满。
要让传统技艺一代代传下去,就必须要一代代学下去,作为百年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王星记,在弘扬扇文化、传承制扇技艺方面扛起了哪些责任与担当?
王星记扇艺作为中国优秀的非遗文化,社会责任重大。这几年,我们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王星记扇博物馆和制作体验场所,展示中华扇历史文化和艺术风格特色,免费对外开放,供大中小学生参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创办省市级大师技能工作室,从社会上招新人,实行名师带徒传艺制度,并举办非遗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发扬老一辈扇艺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言传身教,让学徒在王星记不仅能学到技艺,更能学到接人待物、持之以恒的智慧与品德。2019年我们还将承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华扇艺创新人才培养,大力促进传统制扇技艺传承发展。
我们还会不定期开展王星记扇学术研讨会和成果展览会,编辑出版制扇技艺书籍及科普读物,制作播放专题教材片、宣传片,开展有文化创意的传播活动,扩大扇文化社会影响力,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感悟非遗魅力。
站在新的起点,王星记又将如何开启新征程?
进入的新起点,王星记将以传统扇艺产品为根基,延伸开发文化系列衍生产品,架构起城市礼品、商务礼品、国际会务用品、旅游纪念品、动漫产品、工艺精品、收藏品和奢侈品等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产品集群,将中国上千年的中华扇艺文化瑰宝重新缔造符合新时代与新市场。
同时升华传统品牌,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商业价值,打造更有生命力的新型扇艺工艺产业,致力于打造国际性民族品牌。这是王星记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更是所有王星记扇艺人要扛起的担当。